关于我市“十二五”期间加快工业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几点建议
“十一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工业立市、强市战略,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和产业的优化升级,全市工业经济得到了协调快速发展。今年以来,市工经联在党组书记、会长段耀先同志的带领下,围绕我市工业如何在“十一五”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运行质量和效益,促进全市工业在“十二五”期间更好更快地发展这个课题,先后深入到我市的钢铁、建材、煤焦化等重点行业的部分企业,深入到具有不同代表性的县(市)、区以及我市经济开发区、马头生态工业城、冀南装备新城等几大园区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
调研使我们对我市目前工业经济发展的优势有了一个较明确的把握;对我市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有了一个较清醒的认识。
一、速度和总量增长加快。进入“十一五”以来,我市工业经济每年以17.7%的平均速度增长,2009年末全市工业增加值已达998.4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近50%,比“十五”末净增478.6亿元。
二、传统优势产业进一步做大。依托资源发展起来的钢铁、煤炭、煤焦化、纺织、电力五大传统产业,近年来规模不断扩大。这些产业既是我市的传统产业,目前仍是我市的优势产业。2009年全市产钢3394.3万吨、煤2261.7万吨、焦炭1412.6万吨、纱254814吨、电力249.3亿千瓦时 ,比2006年分别增长60%、持平、39%、20%和10%。
三、园区经济带动作用显现。我市园区经济建设起步较晚,真正发展始于“十一五”初期,近两年有了较快发展。起步较早的我市经济开发区,成安县工业聚集园区已初具规模。成安园区财政收入对县财政的贡献率已接近30%。
四、国际、国内大企业、大集团的大项目不断落户邯郸。近两年我市加强与国际、国内有影响的大企业、大集团合作,建立长期的利益合作伙伴关系。韩国现代、法国圣戈班、中国美的等大集团投资的项目,不断落户我市。这些项目对我市工业发展既加大了增量,扩充了总量,又促进了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在看到我市工业经济“十一五”期间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工业经济发展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一是资源型经济结构约束和粗放型发展方式仍严重制约着我们的发展。我市是依托煤炭、冶金矿山及农业资源发展起来的工业城市,经过长期建设发展形成了现在的工业体系。多年来这些传统产业虽然也有较快发展,规模在不断扩大,但产业链的延伸还远远不够,通过资源产业优势带动其它相关产业发展的力度不够。二是高科技产业、新兴产业比例较小,高端产品、知名品牌少,市场占有率低。三是资源环境的约束进一步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减少碳排放量的任务压力越来越大。四是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相对较低。五是东、中、西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依然存在,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推进我市全面“工业化”任务较重。
完成“十一五”规划还有不到半年的时间。回顾总结“十一五”期间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取得成绩和存在不足,是为“十二五”期间我市工业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借鉴。通过近半年的调查研究,我们认为“十二五”期间我市工业经济发展,从总体思路上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项目投入为抓手,以园区建设为平台,以打造现代优势产业体系为目标,不断提高科技、管理、信息等知识要素贡献比重,努力实现我市工业快速、优质、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项目带动,加大增量,扩充总量,促进我市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以大项目为抓手,加大有效投入,以增量投入带动存量盘活,以增量投入促进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是实现我市“十二五”期间加快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项目带动,一是继续实施与国际、国内知名大企业、大集团的战略合作,借势发展。近两年我市与韩国现代、美的集团、法国圣戈班等大企业、大集团的合作项目,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支撑,应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并发扬光大,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有更多的大企业、大集团来邯投资,有更多重大项目落户我市;二是充分发挥我市省、部属企业(集团)对地方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鼓励这些企业加大投资力度,上大项目,以利我市产业结构从总体上调高、调新、调优。新兴铸管、天铁集团、邯钢、峰峰集团、邯矿集团、汉光机械厂、中船718所等省、部属企业,多年来在我市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骨干带动作用,为我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十二五”期间,要一如既往的依托这些企业,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其加快发展,使这些企业为我市工业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三是充分利用大企业、大集团项目投资形成的产业机会、产业空间,鼓励社会投资上项目、办企业,形成支柱骨干大项目“顶天立地”、配套协作中小项目“铺天盖地”的投入格局,以加快产业发育发展,完善产业体系,做大做强产业经济。
二、产业聚集,产业集群,进一步提升园区建设水平。我市的园区建设起步较晚,前期投入力度不够,直到上世纪末仍处于徘徊阶段。进入新世纪特别是进入“十一五”后,发展速度加快。通过这次调查,我们看到这些园区的发展势头大多较好,前景非常乐观。无论在全市经济发展,还是在县域经济发展中都起到了较好示范带动作用。园区建设,一是高度重视,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工业园区建设,对于优化生产力布局,引领产业聚集,释放集群效应,实现区域辐射带动,集约利用土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市的几个主要园区基础设施已经完备,已有不少大项目落地,起步较好。各级各部门要给予高度重视,大力扶持,增强吸引力,提高承载力,真正把园区打造成我市产业优化发展的平台,新的经济增长点(增长极);二是加快对冀南装备新城等园区的科学规划。要把冀南装备新城建设与河北省打造冀中南地区重要区域经济增长极的构想相对接,明确新城整体产业定位和布局,进行科学规划,力争列入河北省“十二五”发展规划盘子,为冀南装备新城未来大发展奠定基础。目前冀南装备新城分为六区,要在新城整体产业定位明确的基础上,按照六区各展所长的原则,对六区定位进行统筹规划,做到定位准确,产业协调,协同发展。同时要兼顾与市经济开发区的关系,错位发展。鉴于冀南装备新城跨行政区的实际,建议设立专门机构,统一负责管理;三是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创造好的进区环境。要制定公开透明的有效政策,确定明确的发展方向,利用我市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打开招商引资的大门,采取多种形式招商引资,吸引大企业、大集团投资,上大项目、好项目。要建立有效机制,建立项目库,对项目进行筛选,上有利于保护环境的项目,上能将资源综合利用的项目,杜绝再上落后产能项目,做到上项目不欠生态债,不留后遗症;四是推进园区体制创新,对园区进行现代化管理。建立精干高效的管理机构,明确具体的职能职责,赋予到位的权限;五是政府在推动园区建设的过程中,发挥好指导、协调、引导作用。要积极争取中央、省的支持,要突出园区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龙头地位和主导作用,要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改造升级、做大做强,进一步提升传统产业质量和效益。煤炭、冶金、电力、建材、机械、纺织是我市的传统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我市的传统产业不能丢,要在不断做大的同时,做强做优。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改造总的应该坚持技术先导、规划引导、投资拉动、政策扶持、环境保障的原则。一是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抓住国际、国内先进地区产业向次发达和欠发达地区转移的机遇,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对我市的机械制造、水泥建材、纺织工业等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提升。要严格按国家产业政策,强制关闭规模小、技术落后的企业,淘汰落后产能。要变压力为动力,在困难中寻找新的发展机遇,创造条件争取国家政策扶持。在承接产业转移中,要坚持绿色、低碳理念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二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两化”融合之路,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改造。信息化、工业化“两化”融合的重点在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要用数字化、智能化改造装备制造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国际竞争力,实现产业升级。我市装备制造业中的煤矿机械、冶金机械、纺织机械、石化机械具备一定基础和条件,这些年在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企业的研发和设计能力,用数字化改造武装设备,用科技手段提高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和智能化水平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也涌现出了像新兴铸管集团所属新兴重工等这样具备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企业。但是总体来看,这些年无论是县(市)区,还是园区的机械制造、机械加工企业整体信息化程度较低,设备的数字化程度不高,在国际、国内市场具备竞争力的企业还不多。除装备制造业外,我市的冶金、电力、煤焦化、化工、建材等行业的能耗、资源消耗仍然很高,所以对这些行业在节能降耗、减污减排方面进行信息化、数字化的改造也是值得大力推广和深入研究的。为了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建议在市工信局组建“两化”融合中心,及早出台“两化”融合方案,做好调研,拿出规划,推出新兴重工等标杆企业作为示范企业,加快“两化”融合的实施;三是重视地方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在地方的棉纺、棉花机械、陶瓷、建材等传统产业中培育重点骨干企业,以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应重点抓住发达、陶瓷两个企业的政策性破产机遇,帮助纺织、陶瓷两大行业走出困境,重振雄风。帮助建材、机电企业做大做强,使这些企业在全国同行业中再上一个档次,成为重点产业的支柱;四是用高新或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使产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高效益的方向发展。逐企业分析其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和发展前景。对符合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好的产品,通过整体技改或局部技改,提高产品档次,扩大生产能力,延伸产业链,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五是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以开放促结构调整。对内对外开放要做到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品牌、管理并重,建立平台,疏通渠道,形成机制。要根据结构调整的需要适时调整对外开放战略,通过招商引资真正达到对我市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目的。
四、强化管理,提高效率,提升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要树立宏观管理出质量、出效益的思想,做好宏观管控。一是要采用系统工程方法,从项目筛选、布局、建设以至达产达效,政府都要全程跟踪服务,确保项目对区域产业的高匹配度和项目的成功率,从源头上保证工业运行质量和效益;二是要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工业运行监控体系,加强对工业整体运行适时管控和事前、事中、事后检测分析,保证全市工业协调有序健康运行;三是深入开展对标活动,推动企业强化管理;四是建立企业管理创新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向创新要质量、要效益,走创新发展的路子。
五、抓住工业化这个东部振兴的关键,用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促进城镇化。加快东部经济发展步伐,促进邯郸东、中、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市委、市政府的既定方针。目前,市委、市政府制定的《邯郸市东部振兴纲要》已经开始实施,将对东部县域的经济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这次我们到东部县调研,所见所闻,感受颇深。东部县要求加快发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三年大变样”工地、重点项目建设正在积极推进,东部振兴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通过调研,我们感到加快东部发展,实现东部振兴和崛起,使邯郸市东、中、西协调发展、平衡发展,需要走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三化”融合的发展路子。一是制定关于东部振兴规划的实施细则,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真正把规划落到实处。一县一策,出台有关土地、招商融资、农业产业化、西部对口支援东部县发展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激励政策;二是加快县域内的工业园区、产业聚集区建设步伐,打造县域经济发展平台。东部县多数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工业园区,有的起步较早,初具规模。各县要以园区为依托,突出比较优势,明确主导产业,培育扶持龙头骨干企业,发展特色产业经济,特别要优先扶持农业产业化工业项目发展,带动农业产业化、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实现富民强县;三是结合“三年大变样”工作,统筹规划乡镇城镇化的发展,土地资源集约化管理,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的进程。
六、充分发挥政府统筹规划和协调服务职能,创造更加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一是统筹规划。“十一五”还剩不到半年时间,编制“十二五”规划时间紧、任务重。要在总结“十一五”工作的同时,深入调查研究,听取各方面意见,明确总体思路,突出发展重点,研究政策措施,细化到各个行业;二是认真研究国家制定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结合我市产业的现状,制定邯郸“十二五”期间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国家出台“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大多与我市产业现状和今后发展有关,我市淘汰落后产能降排减污的压力很大,要理清思路,变压力为动力,走出新的发展路子。制定产业政策,加快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升级,在使用行政手段的同时,应更加突出强调经济手段的调节作用。在产业发展上政府出台导向性政策,利用经济手段的规范化设计,比如土地使用、财政补贴优惠政策、措施等,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达到资源和要素的优化配置。我市“十二五”期间总体应按照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新兴产业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金融、服务行业同步发展的思路,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形成我市较为完备的工业、金融和服务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现代产业体系;三是建立优化环境的监督制约机制,搞好协调服务。树立环境是生产力的观念,制定具体有效的激励制约办法,强化各级各部门为经济发展服务,为企业服务的观念,为加快“十二五”期间我市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氛围;四是加快行业协会组织的建设。随着政府职能转变的逐步到位,随着新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应把自律性行业协会组织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建立和完善行业协会组织,发挥协会的作用,架起政府与企业之间桥梁纽带,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调研组成员:段耀先、李宗祥、武占军、刘现魁)
二〇一〇年六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