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实施的大产业、大园区、大基地、大项目(即“四大”)建设正在扎实有效地推进。这对于全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企业在“四大”建设中处于主体地位。“四大”建设推动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企业的发展壮大促进“四大”建设迈上更高层次。如何把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成为“四大”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近期,市工经联就加快全市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个课题,对我市进入河北百强行列的企业进行了调查分析。目的在于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更好地发挥我市河北百强企业在“四大”建设中的作用,并培育更多的河北百强、中国500强企业,奠定我市经济发展的雄厚实力。
一、 我市“河北百强企业”的基本状况
从2001年起,受省政府委托由省工经联牵头组织,由各市工经联具体承办的一年一度的“河北百强企业”排序活动,已连续举办了6届。意在通过排序,宏观上把握全省优势企业的发展态势,为省委、省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依据,同时激励企业进取争先做大做强。活动开展以来,市工经联在市统计局的支持下,每年向省推荐30多家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参与排序。从排序结果来看,2001年有13家、2002年有11家、2003年有12家、2004年有18家、2005年有15家、2006年有13家企业进入省百强,在全省11市中分别名列3、4、3、2、3、3位。每年入选数量虽然有所变化,但基本格局没有大的变化。从2006年我市13家河北百强企业分析(所用数据为2005年底实际完成数据),有以下几个特点:
1、区域分布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市内和西部武安、涉县。其中,市内4家(邯钢、邯邢矿山局、华北冶金建设公司、中煤建安公司)、武安5家(新兴铸管、文丰钢铁公司、普阳钢铁公司、新金钢铁公司、元宝山工业集团公司)、涉县2家(崇利钢铁公司、天铁第一轧钢公司)、矿区1家(峰峰集团公司)、邯郸县1家(纵横钢铁公司)。
2、行业分布重点突出。13家企业分布在钢铁业、采掘业和建筑业3大行业。其中钢铁业9家、采掘业2家、建筑业2家。
3、省部属企业营业收入总额占绝对优势。在13家企业中,省部属企业6家,县(市)属企业7家。6家省部属企业营业收入总额536.4亿元,占13家企业营业收入总额800.5亿元的67.0%;7家县(市)属企业营业收入总额264.1亿元,占33.0%。
4、民营经济发展迅猛。13家企业中私人控股企业占5家,营业收入总额217.9亿元,占13家企业营业收入总额的比重为27.2%,与上一年度相比,营业收入总额增长了78.1%,营业收入占我市“河北百强企业”营业收入总额的比重增加了7.9个百分点。
5、对全市工业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在13家省百强企业中有11家工业企业。11家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为204.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5.7%;实现利税达85.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总额的73.2%。
近几年我市进入省百强的企业,都有了较快的发展,其中邯钢、新兴铸管、文丰钢铁等3家企业已进入中国500强。但从总体上分析也存在一些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一是平均规模依然偏小。2006年13家企业平均营业收入为61.6亿元,仅相当于中国500强平均水平的21.8%,平均资产规模为52.6亿元,仅相当于中国500强企业平均资产规模的6.4%。二是总体效益水平依然偏低。13家企业总营业收入利税率为10.9%,总资产利税率为12.7%,总营业收入利润率为4.0%、总资产利润率为4.6%,总体效益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三是研发资金投入不足影响企业竞争力。在13家企业中,有研发经费投入的占9家,其余4家没有研发投入。9家有研发投入的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仅为0.96%,远低于国家要求3%-5%的比例。国际上认为只有该比重达到5%以上企业才有竞争力。四是进入省百强的市属企业逐年减少,近两年出现空白。2001年度我市的发达纺织集团、陶瓷集团、建工集团、阳光百货等4家企业进入省百强行列,2002年陶瓷集团从省百强中退出,2005年其余3家企业全部退出,同时也没有其它市属企业新增到省百强中来,致使市属企业在省百强企业中出现空白。直观上看是一个规模问题,实际上反映了市属企业结构调整步伐不快,发展速度缓慢的现实。
二、 在“四大”建设中把企业做大做强做优
拥有大批省百强、全国500强企业体现一个地方的经济
发展水平。把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是“四大”建设的关键所在。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注意把培育壮大优势企业融入到“四大”建设之中,以期“四大”建设取得更大的成效。
1、加快“百强企业”的优势扩张。一是坚持以大企业为主导,把引进大企业、建设大企业,加快大企业优势扩张,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二是优势扩张要以产品结构调整为主线,突出技术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避免走单纯扩大规模的老路子。三是省百强企业要以全国500强、世界500强为参照系,积极引进产业升级的大项目,寻求与国际大财团、跨国大企业的高水平合作,以求得更大的发展;四是引导和支持我市的省百强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进一步提高运行质量和效益。省百强企业要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以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创造出自己的独特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管理创新要以人为本,以节能降耗为重点,以目标考核为手段,以实现集约化经营、全面提高效益水平为目标,向做强做优的更高层次迈进。从而推进现有的3家全国500强企业晋档升位,促进其它10家省百强企业逐步进入全国500强行列。五是在优势扩张中实施名牌战略,在创造全国知名品牌和知名企业上率先求得突破。企业要增强实施名牌战略的紧迫感,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市有关部门和企业要形成合力,切实做好品牌的评价、推荐、宣传以及政策、资金支持等服务和保障工作,把这项事关经济发展全局的战略任务抓出更大的成效。
2、着力培育新的优势企业。一是筛选“四大”建设中的大规模项目、高新技术项目等战略支撑项目,给予重点支持,把落实大项目与培育大企业融为一体,努力做到在大项目落地的同时,大企业优势亦即形成。二是通过改组联合,提高产业集中度,迅速提升产品结构,提高核心竞争力,走要素集聚、产业集群发展的路子,在壮大产业规模的同时,实现企业规模的扩张。三是筛选一批市属企业加以重点培养,尤其要关注我市传统支柱产业纺织业、陶瓷业和机械制造业的优势提升和发展,力争“十一五”期间在我市的传统产业中形成一批河北百强、中国500强优势企业。
3、发挥大企业的带动作用。一是省百强企业要发挥自己产业带动的优势,在结构调整和优势扩张中,以资产联合为纽带,主动吸纳相关中小企业。二是抓住大企业“十一五”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中产业链延伸的机遇,推进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兼并合作与联合。三是地方传统中小企业要树立为大企业服务的思想,把为大企业提供服务融入到大企业的发展之中。四是在“四大”建设中要谋划和建设一批为大企业发展、产业链延伸相配套的新型中小企业,以带动新的产业发展。
4、建立做强做优企业推进机制。一是从全市来讲,根据经济发展的现状,进一步明确工业经济的主导产业、主导产品,明确推进主导产业、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做优的目标和措施。“十一五”期间哪些企业进入省百强、哪些企业进入中国500强,都要有明确详细的规划和分步实施的措施;二是进一步创新发展环境,吸引更多的大企业、大项目到邯郸发展;三是宏观上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制定我市产业发展指导意见,以正确引导我市优势企业把国家产业政策自觉地运用到调整和发展之中,尤其要关注和解决好一些产业(如钢铁产业)结构趋同问题。四是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并建立优势企业进档升级、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协作联合等考核和激励机制。大张旗鼓地表彰和奖励进入省百强、中国500强,大张旗鼓地宣传和奖励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专利产品、名牌产品,形成把企业做大做强做优的良好氛围。
(调研组成员:段耀先、郑玉生、李宗祥、张玉平)
2006年1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