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改造成功之路
发表日期:2016-05-19 10:56:23    来源:    作者:

技术改造成功之路

—我市部分企业技改经验调查

 

为进一步推动我市企业技改工作的开展,最近市工经联与市经贸委联合对我市部分企业“八五”以来的技改工作进行了调查,对他们在技改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和体会进行了总结。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这次调查,重点选择了七家国有工业企业。其中市属企业四家,分别是马头铝厂、滏阳化工厂、棉纺四厂、陶瓷四厂;县属企业三家,分别是永年焦窑煤矿、广平机械厂和邱县造纸总厂。分属七个行业,均为大型或中型企业。“八五”以来七家企业把技术改造作为走内涵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发愤图强,狠抓技改,企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1、企业技改投资力度大。据不完全统计,“八五”以来七家企业技改项目共计30个,总投资9.54亿元,利用外资5307万美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个,占项目个数的10%,5000—10000万元项目2个,占7%,1000—5000万元项目15个,占50%,1000万元以下项目10个,占33%。

2、企业技改效果显著。一是通过技改提高了产品档次。棉四利用外资改造旧设备,大大改善了过去粗加工产品的状况。棉纱平均支数由27支提高到36支;精梳纱比例由20%提高到60%,无接头纱由0提高到80%。已能生产80支、100支高支数纱。而棉纱产量经过压锭改造已由年产2万吨降为1.5万吨。相反后加工的棉布产量由年产4000万米扩大到5700万米,棉布的平均经纬密由160提高到200,100支薄细织物已能成批生产。由于扩大后加工能力,厂内自用纱的比例已由40%提高到80%。二是通过技改调整产品结构,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广平机械厂过去只能生产脱粒机、挂车,92年通过技术改造研制开发生产农用运输车,先后生产出自卸、平板、加长平板不同规格型号的产品,以及2815系列新型驾驶室前翻和1508、2010型后双轮农用车,并开发了农用三轮车。农用运输车生产在河北省内起步最晚,现在生产批量已跃居全省第一。在全国的排位已由94年的第8上升到96年的第3位,年生产能力已达3万辆。陶瓷四厂瞄准国际国内市场,果断甩掉传统产品青花瓷,开发生产出高档强化瓷,该瓷以瓷白硬度强而大受市场欢迎,企业也因此跳出了与小企业的市场纷争。“八五”期间实现销售收入、创利税均比“七五”期间增长了2.6倍。三是提高了生产技术水平和劳动效率。滏阳化工厂亚磷酸三甲酯技改完成后,一步到位生产敌敌畏,减去了生产敌百虫环节,原材料消耗大大降低,吨耗氯乙醛由1.5吨降为0.5吨,有机污水减少了80%。马头铝厂通过技改能耗降低,电耗指标94年在全国70多家企业(包括中央所属)中,属第6位,与同等规模企业电耗指标相比排第2位。技改也使该厂劳动效率96年与91年相比增加3.5倍。四是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增强了企业活力。焦窑煤矿经过技术改造,化不利因素为有利条件,将劣质煤变电,电炼钢,钢轧材,同时把粉煤灰烧制成砖,变废为宝,在煤炭行业普遍经营不景气的情况下,该企业“八五”期间年均利税增长幅度20%,成为地方煤炭一枝花。五是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提高。邱县造纸厂利用世行贷款850.3万美元,总投资1亿元,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95年上半年完成了一期工程“生产高强度牛皮箱板纸项目”,年产量1.5万吨,主要利用废纸箱作为原料不用草浆,从而跳出了小造纸厂水污染的圈子,企业96年实现利税720万元。二期工程“涂布箱板纸生产线”也已竣工,10月份就可投入运行。

二、基本经验

上述企业,虽然规模不同,所属行业各异,企业实际情况也不一样,技改措施也各具特色,但是我们调查中发现,他们在技改中一些共性的经验,带有普遍意义,值得挖掘和总结。归纳起来为:

1、企业决策者强烈的技改意识是技改成功的前提。在我们调查中,有一个很深的感受,就是每一个成功的技改项目都凝结着企业领导者对技改的执著精神,这种精神,正是他们有很强技改意识的具体体现。一是他们有一种使命感。调查的这些企业决策者们,都是长期在国有企业工作,而且大都从事了较长的领导工作,他们对国企发展与技术改造关系有着深刻体会。因此,他们抓技术改造有很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用他们的话说,技术改造能使国企焕发生机、兴旺发达,这条路非走不可,必须走好。二是他们有种危机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面对的现实是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而竞争优势只有在技术进步、技术改造中才得以实现。邱县造纸厂厂长张英林对此感触颇深。邱县造纸厂原是一家粘土砖厂,通过技改88年实现了由砖厂向造纸厂转变。主要产品有光白纸,生产能力达到了4000吨。从当时看,企业生产能力已不算小,与附近兄弟厂家不相上下,白纸销售不成问题,经济效益已跨入全县利税大户行列,且年年有增长。可以说技改任务并不十分紧迫,但是他们感到有一种潜在的危机:县办纸厂都在扩规模增产量,乡镇纸厂正在大干快上,市场压力激剧增加;技术上全是草浆造纸,排污问题没有解决,随着国家治污力度不断加大,企业面临关停的危险。如何摆脱这种危机?最现实的选择还是从技改入手。从90年起张英林带领厂里一班人就开始市场调查,寻找项目,先后到山东、江苏、湖南、广州、深圳等十几个省市,多次考察论证,终于在92年5月完成了无污染高强度板纸项目的可行性报告。93年7月该厂得知威县利用世行贷款项目要转移的信息,抓住时机,跑市、赴省、进京近百趟,行程15万多公里,淘汰其他七家竞争对手争得了世行贷款。类似这样体会何止张英林一人呢!三是他们有一种责任感。调查的这些企业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企业的厂长年龄有六个在50岁以上,只有一个40岁,而且这些厂长的青春年华都贡献给了自己所在的企业。这一方面说明企业领导者对企业熟悉、了解,可以较好把握准技改项目,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们对企业有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就是一种责任感,驱使他们抓好技改的每一个环节,保证技改取得成功,推动企业更快发展。

2、科学选准项目是技改成功的基础。技改要起步,首先选项目,盲目上项目,技改的结果必然是一塌糊涂。怎样才能选准选好技改项目呢,这七家企业的基本经验是六个字“市场、适用、实际”。

(1)市场。就是选项要以市场为导向,瞄准市场择产品,围绕产品搞技改。一是适应市场,通过技改开发产品。广平县机械厂是家靠生产农机起家的老企业,由于老产品技术水平低,市场竞争激烈,1992年下半年产品开始出现滞销。面对困境怎么办?他们认为,市场是企业生命的源泉,企业要新生,必须从市场上找出路。他们通过调研市场后发现,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化步伐的加快,农用运输成了一个行业,过去农村常用的小三马、小四轮已不能满足需要,运输工具更新换代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据此他们大胆决策开发研制生产农用运输车并很快投资960万元对原厂房、设备、工装进行技改,仅用三个月上了一条道轨式总装生产线、烘干室、烤漆房,自制工装模具470台(套),研制开发出六种规格型号农用运输车。92年当年生产1750辆,投放市场销售一空,产品供不应求。93、94两年又投资4000万元进行技改,实现了产量翻两番,达到7000辆,但用户仍预缴款拿不到货。95年他们又投资1.2亿元,征地150亩建成了“河北宇康农用车辆制造有限公司”,能力达到3万辆,产品市场由原来的河北、河南扩展到现在的山东、山西、陕西、浙江、湖南、湖北、新疆、内蒙、辽宁、黑龙江等十几个省380个地县,深受用户欢迎。二是开发市场,运用技改调整结构。陶瓷四厂“八五”初期投资1836万元建成了高档青花瓷生产线。这是在国内日用瓷生产上首家采用煤气窑炉做关键设备,各项技术指标均居国内先进水平。若生产青花瓷,无疑会大大提高产品的质量。但质量再高,由于是青花瓷产品,在市场上仍属普通瓷器,大路货,售价上不去,经济效益不理想,项目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针对这种情况,他们果断停止生产青花瓷,开发生产强化瓷,使产品提高一个档次。这种瓷不仅附加值高,而且适用于机械洗刷,具有巨大市场潜力。产品一问世,就成了国内饭店、宾馆抢手货,而且打进欧美、东南亚等国际市场。96年产量达到1659万件,比原设计能力提高2.8倍,实现利税717万元。棉纺四厂深挖进口设备先进技术潜力,瞄准市场需求,不断开发新产品,他们利用进口意大利箭杆织机先后开发新产品40种。从而优化了产品结构,增强了应变市场的能力。

(2)适用。就是选项既要技术上有先进性,更要在经济上适用。马头铝厂1993年27KA电解阳极改造项目就是典型的例子。全国像27KA槽型的生产线原有20多条,由于技术落后,电耗高,绝大部分都改成了60KA槽型。马铝27KA槽是仅有的三条之一。不改是绝无出路,改有两种选择,一是改造成先进的60KA槽,二是改造成较先进的35KA槽。他们算了一笔账,若改造成60KA槽,4000吨生产能力,吨铝降电耗约1500Kwh,每吨铝可降成本450元,但需4000多万元投资,年息就是400多万元,吨铝增加成本1000多元,这样一增一降,改造成60KA槽实际使每吨铝增加成本550元,技术的先进性与经济性相矛盾。若利用大修机会逐槽阳极加宽,改造成35KA槽型,仅投资50万元,吨铝可降电耗1000Kwh,生产能力增加500吨,这样每吨铝可降成本200元,通过两种方案对比,他们本着经济适用的原则,选择较先进的35KA槽型。改造后,电耗达到60KA系列槽中等水平,而投资半年就收回来了,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3)实际。就是选项一定要符合企业实际,根据企业生产条件、现实基础,筛选存量与增量能有机结合的技改项目,用增量带动存量,脚踏实地进行技改。永年焦窑煤矿年产白煤30万吨,该煤发热量仅4000大卡,灰份高达30%。八十年代末,市场形势发生变化,该矿白煤销售困难,库存增加,生产经营陷入困境。矿领导班子客观分析了企业内外各种因素,做了大量市场调研,确定了“结合资源实际,你变我也变、变劣势为优势,梯次开发”的发展思路。在连续转化和开发中求生存、造优势。一是煤转电。即利用低热量煤和煤矿坑下废水建设坑口电厂。自89年起先后两期投资7000多万元,建成装机容量2.4万千瓦发电机组,年耗低热量煤和煤矸石18万吨,占原煤年产量的三分之二,既解决了劣质煤滞销问题,又提高了煤的附加值。二是电转钢。鉴于电力部门对小火电供电调峰限负荷,制约电厂稳发满发和煤矿专用钢材市场需求旺盛的形势,他们把被动送电变为主动用电,先后投资2700万元,建成一座炼钢电炉和一条配套轧钢生产线,开发出铆螺钢系列产品和40T刮板钢等矿用系列产品,以“三自”(自煤发电,自电炼钢,自钢轧材)优势,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废转材。针对电厂部分余热浪费、炉灰堆放占地、污染环境的实际和国家有关产业政策,93年他们又投资100万元,建成了以电厂炉灰为原料,电厂余热搞蒸养的免烧砖厂,年产能力达2000万块,不仅满足了企业建设用砖,还投放到了市场。

3、多种形式融资筹资是技改成功的保证。一个好的技改项目能否顺利实现,资金问题至关重要。有人说有了好项目就会有资金,其实事情并非这样简单。特别是一些较大的技改项目,资金用量大,实际运作要比立项分析复杂得多。这七家企业在技改中是如何做好资金文章呢?一是打好外资牌,引进外资进行技术改造。棉纺四厂近年来技改项目累计利用外资外汇2444万美元,占同期技改投资近70%,引进了德国气流纺纱机、意大利天马Ⅱ—EX-CEL型剑杆织机、日本自动络筒机等国际先进水平的设备。他们引进的外资基本上是利率低,还款时间长,资金到位快,国内配套资金少,能享受减免税优惠政策。他们能把外资抓到手靠的是信息灵,肯吃苦,抓机遇。94年棉四利用意大利贴息贷款420.5万美元。12月30日得知必须在12月31日前与外商签好合同才能享受有关减免税待遇,厂领导冒大雪连夜进京与外商进行了艰苦谈判签订了商务合同,赢得了时间,为企业争得了利益。二是打金融牌,积极争取银行、投资公司贷款。通过多种关系,疏通金融渠道,保证资金落实。焦窑煤矿在上发电机组时,就争取到了国家开发银行5000万元长期贷款,保证了项目顺利进行。三是打他人牌,借用资金,快上项目。广平机械厂利用多年建立的良好信誉,与材料供应厂家达成默契,暂不给供货厂家回款,用这部分资金投入农用车扩大改造,提高了资金使用率。投资1.2亿元,建成了相当3个亿投资规模的新生产线。四是打自己牌,充分挖掘自有资金潜力,必要时,发动职工内部集资。滏化亚磷酸三甲酯项目,企业没贷一分钱,把家底全拿出来,筹资1300万,保证了项目资金的落实。在立项和项目运作过程中,往往由于有些资金难以马上到位,企业千方百计通过内部集资,以解燃眉之急。这种情况在调查的企业中普遍存在,不再一一列举。

4、对技改项目精心组织、科学管理是技改成功的关键。项目管理是否科学有序,关系到技改能否又快又省,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并直接影响项目效益。对此,七家企业有这样几个做法:一是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全力以赴,争抢时间。滏化公司为加快亚磷酸三甲酯项目建设进度,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由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任组长,公司所属各职能处室及相关分厂围绕项目详细分工。发展处编制了施工网络图及项目进度表,找出影响整个工程进度的主线,并对每个部门的具体工作、完成时间、责任人、配合部门都作了周密科学的安排。施工过程中实行了日调度、周小结协调制度,提高了会战各单位的协同作战能力。公司还把人事权、物权下放给项目领导小组,所有工程技术人员服从领导小组调用,所有部门围绕项目建设搞好服务,所有物资为项目建设开绿灯,从而大大加快了项目建设步伐。该项目施工时间只用了77天就正式运营。在农药市场转旺之前把产品投放到了市场,成为滏化建厂以来项目建设速度之最。二是运用先进工程管理技术,科学施工。棉四东织车间项目工程,成功地运用了网络技术,科学组织施工,大大缩短了工期。他们由技术开发处牵头组织有关部门编制出施工网络图,重点抓住土建这条主线,对各单位任务进度定出时间表,确保严格执行。如果按常规,等土建扫地出门后才能进行设备安装,根据网络技术则要求土建单位框架起来后,先做地面,地面做好后,设备安装与土建同步进行,形成立体交叉作业互不干扰,整个项目缩短施工时间6个月。三是严格把关,降低项目成本。首先抓住设计环节,不断优化改造方案。滏化三甲酯项目按原设计需要投资1900万元,经工程技术人员对原方案进行改造、优化,将投资压缩到1300万元。其次充分利用原厂房设施。马铝1000吨铝型材项目为减少土建工程,对原旧厂房进行改建,仅此一项节约资金2000万元。第三辅助设备自行制造。焦窑煤矿建电厂时,从电厂锅炉到煤矿坑口间的164米输煤栈桥,如由外单位制作需要资金50.35万元,他们自己制作安装仅用了17.6万元,仅此一项就节约32.75万元。第四外购材料设备做到货比三家。滏化三甲酯项目在设备、材料采购上,提高进货透明度,由公司发展处、企业处、法律事务处、生产处四家联合进行互相监督,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坚持对定货从质量、工期、价格、售后服务四方面货比三家,以杜绝进货环节的跑、冒、滴、漏。并通过议标、竞标等手段将价格压到最低限度,减少不合理支出。如在订购螺杆冷冻机时,通过大连冷机与武汉冷机厂相互竞争,使两家均三改报价书,价格降到合理水平。与首次报价书相比,三套冷冻机及辅机总价降低了近百万元。

三、几点建议

通过对七家国有企业技术改造经验的调查总结,我们看到了技术改造的巨大作用。当然,在我市技术改造搞得好的企业不止这七家,象邯钢、太行集团等企业也是很好的技改典型。在我们调查期间正值党的十五大胜利召开,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政治报告中指出,要“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加大调整、改造加工工业的力度,振兴支柱产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这给国有企业加速技术改造指明了方向,吹响了号角。学习十五大精神,结合这次调查情况,对我市的企业技改工作,我们提出几点建议:

1、认真总结推广和宣传企业技改的先进典型。通过报纸、电视、电台、内部文件等多种形式,介绍这些企业的技改经验,使更多的企业在更高的起点认识技改的意义,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鼓励企业为搞好技改积极进行有效探索,进一步推进我市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2、加强技改项目完成后的管理。这次调查,我们感到在分析技改项目效益时,由于大部分企业未将此单独统计,影响了对技改项目的准确评价。当然,其中原因比较复杂,有统计技术自身的问题,也有项目财务分析很难单算问题。但为了科学评价每一个技改项目,特别是重大技改项目,技改项目完成后,都应单独列帐,便于对技改效益进行分析,并及时发现技改项目本身的问题。因此,建议负责技改的部门加强对企业技改项目完成后的效益跟踪分析,企业应建立每个技改项目的档案,特别要对技改完成后的效益要单独建账统计。同时综合部门也应研究和协调好各企业技改项目完成后的效益统计,切实自始至终掌握技改情况,使技改工作更加扎实有效。

3、搞好技术改造信息服务。总结企业技改成功的经验最重要的一点是技改项目选择要准。做到这点在于市场调查细、研究透,而这些又和掌握大量信息分不开。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不少企业为了选择一个好项目,千方百计捕捉信息,但企业获取信息的渠道比较窄,方式也陈旧,影响了对技改项目的优化选择。鉴于此,建议成立技改信息服务中心,挂靠经贸委或工经联。通过计算机信息网,建立项目库,广泛获取技改信息并经常向企业发布,同时帮助企业对技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论证,减少企业选项的盲目性,增强科学性,使技改项目成功更有保证。

4、积极探索技改融资途径。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一个好的技改项目,往往由于资金不到位,而成为“雾里看花”,甚至,变为半拉子工程。如何解决好资金问题,这里也有一个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问题。现在一提资金无非就是贷款、集资、引进外资,能不能将思路拓宽一些,将一些投资较大技改项目,通过资产重组,变成股份公司,然后上市。这符合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要推进企业技术进步,鼓励、引导企业和社会的资金投向技术改造,形成面向市场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机制”。这在实践上也已经有了成功的例子,如2672新兴铸管。建议组织专家对我市一些技改项目进行包装上市论证,抓几个试点。这既是改革之需,也是技改之需。

(调研组成员:左吉全、李原、武占军)                                                       

                          1997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