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花瓷到强化瓷
----陶瓷四厂技改调查
陶瓷四厂是一家以生产日用陶瓷为主的国有中型一档企业。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陶瓷市场,该厂坚持技术改造与结构调整并重的原则,以产品结构调整为先导,以技术改造为依托,完成了由青花瓷到强化瓷的转换,用新产品赢得了市场。
适应市场,强化瓷成为主品
“八五”初期,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该厂投资1836.23万元实施了高档青花瓷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该项目主要包括新建10300平方米厂房,安装生产设备347台(套)。其中82米煤气隧道窑炉是由轻工部长沙设计院设计的,各项性能指标均居国内先进水平。同时这也是我国日用陶瓷工业首家采用煤气窑炉做为关键生产设备的企业,其技术先进程度不言而喻。当时上马该项目的背景是,做为该厂第一代拳头产品的青花瓷正处于销售顶峰,产品供不应求,被誉为“江北一枝花”,发展前景较为乐观;另一种新产品强化瓷则处在研制开发阶段。项目竣工后,如乘势扩大青花瓷的产量,既无风险可担,又可以顺利投产见效。但在项目实施期间,该厂通过对市场的进一步调查研究后认为:青花瓷正逐步进入市场成熟期,加之同类产品的仿冒和冲击,其身价和档次已经开始降低,一段时间后必将走向衰退。而在国际市场上刚刚崭露头角的强化瓷,以其独有的品质和适应现代消费的特征,必将发展成为日用陶瓷市场的主流。上强化瓷一方面可以打入国内高档次的宾馆、酒店,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又可以瞄准国际市场出口创汇。基于以上分析,他们果断地做出对产品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决策——依托现有的技改项目,上马强化瓷。为加快这一战略决策的实施步伐,他们采取边土建施工,边安装设备的办法,尽量缩短工期。同时先启动一条已经竣工的煤气窑炉,试产强化瓷,逐步摸索各种工艺参数,以便为日后的大规模生产奠定基础。经过统筹规划,周密安排和科学实施,该项目于92年6月初全面建成并投产强化瓷,当年即实现销售收入689万元,创利税154万元。在此基础上,该厂又分别实施了六个“短平快”的小型填平补齐项目,累计投资224.5万元,进一步完善了该项目的整体功能;同时不断挖掘技改项目的内在潜力,使年生产能力和利税水平逐年增加。高档青花瓷生产线技改项目的原设计年生产能力为588万件,年创利税300万元。投产强化瓷后,96年的实际生产能力已达到1659万件,年创利税717万元,分别比原设计能力提高了2.8倍和2.4倍。
占领市场,强化瓷扩大规模
强化瓷投产后的几年里,随着市场行情的急剧变化,青花瓷需求量日渐萎缩,而强化瓷的需求量迅速膨胀,一部分品种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在此情况下,如果依靠新建一条生产线来满足市场需求的话,一是单投资一项就需要大约2000万元,供求矛盾虽然解决了,但同时也会背上贷款包袱;二是建设周期较长,短时间内难以见到经济效益。经过慎重研究他们决定,以原有的两条日用瓷生产线为基础,对主要工序进行技术改造,使其在具备高档瓷生产条件后,转产强化瓷。95年下半年和96年上半年,该厂分别对原有两条日用瓷生产线的原料、成型和烧成三道工序进行了小规模的技术改造,仅投资98万元,就改善了原有的生产工艺条件,并顺利转产强化瓷,及时调整了产品结构,满足了市场需求。这样一来既减少了投资,又在短时间内收到了效益,从而走出了一条节省资金、顺利转产、短期见效的技改之路。目前该厂强化瓷的年产规模已达到3000万件。
开发市场,强化瓷提高档次
釉中彩强化瓷是该厂近年来在普通强化瓷基础上研制开发的新产品,其花面装饰瑰丽、器型典雅精致、产品配套完整,并且不含铅镉等有毒元素。无论是使用档次和产品身价都比普通强化瓷高出很多,国际市场的需求量很大。但是该厂原有的厂房设备已经老化,生产能力有限,年产量尚不足百万件,对此该厂先后投资十多万元用于改善生产实施,增加生产设备,并购进了两座较为先进的梭式窑炉,用于生产釉中彩强化瓷,但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量的迅速增长。针对这一状况,该厂又做出惊人举动。96年9月份,该厂大胆决策实施总投资为1068万元釉中彩技术改造项目。该项目中65米长的高温辊道窑炉是整个邯郸瓷区首家采用轻柴油做为燃料的窑炉,各项技术指标均居国内领先水平。项目竣工投产后,可形成年产800万件高档釉中彩强化瓷的规模和能力,年销售收入1480万元,年增利税708万元,出口创汇达130万美元。为确保该项目早日竣工,他们认真编制了网络控制计划,并从工程进度、施工质量等方面入手不断强化管理。主体厂房土建施工完成后,室内外装修、窑炉安装及水电暖配套工作分步展开,整体推进,保证了项目施工进度。经过十个月的连续奋战,今年七月初釉中彩技术改造项目全面竣工。之后,他们立即着手进行了窑炉调试和生产布局等项工作。目前窑炉调试基本正常,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或优于任何一条进口同等窑炉的水平,而且年产能力预计可突破800万件,达到1000万件左右。
陶瓷四厂从青花瓷到强化瓷的转换是靠技改项目来实现的。而这种转换是对市场需求变化的正确判断做出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市场、产品、技改是互相联系的动态过程。技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适应市场,开发新产品。但是,市场是个变数,而且变化很快,往往有些技改项目建成了,市场形势发生了变化,产品不适应了,技改效益难以实现。这里除了加强对技改项目前期市场预测分析外,更重要的还要以变应变,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充分发挥技改项目潜力,这正是陶瓷四厂经验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