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改造中的妙算
发表日期:2016-05-19 10:46:46    来源:    作者:

技术改造中的妙算

——马头铝厂技改调查

 

马头铝厂是我市企业技术改造的老先进典型。“八五”期间,他们加快技术改造步伐,企业又有新发展。96年实现利税2804万元,其中利润1558万元,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在全国70多家铝厂中的位次不断前移,同95年相比铝锭产量由第四十二位上升到二十七位,利润由第二十八位上升到第十一位,交流电耗指标由第十六位上升到第十一位,在同行业中,竞争实力进一步增强。马铝技改有着很好的经验,但其中精打细算上好每一个技改项目,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算大小账。这是对项目规模而言。通过成本费用比较,分析大、小项目优劣决定取舍。该厂27KA电解系列属于落实设备和工艺,产量低电耗高必须进行改造。改造有两种选择:35KA槽型和60KA槽型,他们将两种槽型对比算了一笔账,改造成60KA槽形成4000吨能力需投资4000万元,吨铝降低电耗约1500KWH,降成本450元,而4000万元投资的利息每年就是400多万元,吨铝因此增加成本1000多元,两项相抵吨铝成本增加550元,这样改造下来虽然能力有较大提高,但铝成本上去了。如果利用原有厂房和一些基础设施改造成35KA,吨铝可降低电耗1000KWH,降低成本300元,能力增加500吨,而投资仅50万元,吨铝仅增加成本100元,两项相抵吨铝减成本200元,与60KA槽型相比,成本相差750元。通过分析对比,他们选择了35KA槽型,半年收回了投资,96年创效益177万元。

算高低帐。这是对产品而言,注意上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产品的技改项目,改变企业产品结构低级化状况。马铝原来的主要产品就是铝锭,他们在企业发展中体会到,单一铝锭产品一是受市场波动影响大,企业承受着高风险压力;二是铝锭附加值低,一吨铝锭价格比一吨铝材价格低4000元左右;三是产品结构不合理,影响企业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通过分析比较,他们在选择技改项目时,把改善产品结构作为选项的条件,先后投资1900万元,增建了5000吨铝合金棒生产线,建成了4000吨铝盘条生产线,2000吨铝型材挤压生产线及氧化着色生产线,提高了产品加工能力。近70%的铝锭可在企业内部深加工,基本结束了只卖铝锭的局面。

算上下帐。这是对项目市场形势而言,让市场说话,决定技改项目上马还是下马。如“二片罐回收重熔”项目,为了争取该项目,他们从92年到96年前后奋斗四年,终于被国家批准立项,但由于市场趋于超饱和状况,没有用户,产品价格走低,原料价格看扬,国家税收政策对将来产品也十分不利,怎么办?下则意味着四年心血付诸东流,上则会使企业背上沉重的包袱,于是厂领导本着对国家及企业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果断对项目进行了调整,把二片罐项目改为万吨板带泊生产线项目,由于思路对头,措施得力,不到半年就争取到位资金3500万元。通过否定二片罐项目他们深刻认识到,企业荣衰看项目,项目成败看产品,产品优劣看市场,产品没有市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市场对产品行使一票否决权。

算土洋帐。这是对项目建设而言。本着量力而行原则,能洋则洋,不能洋则土,土中求洋,滚动发展。他们算过这样一笔账:上一个年产3000吨的型材生产线,按照通常做法,请设计院打正规战,投资需要3000多万元,能力与投资比为1吨∶1万,不但资金缺口大,而且建设周期长,投资初期产品很难达到设计能力。鉴于此,他们根据企业实际状况,打破常规,因陋就简,利用原有厂房及辅助设备,走自己设计、安装施工的道路,除主机等关键设备外,辅机、氧化着色大部分自制,仅投资1000万元,就建成了年产2000吨的生产线,能力与投资比为1吨∶0.5万,投资效益十分明显。

算快慢帐。这是对项目工程进度而言,快和慢效果大不一样。快,才能抓住机遇抢占市场。60KA一期改造期间,国内铝市场货紧价扬,为了抓住这次机遇,他们采取全方位交叉施工、立体作业、科学管理和强化调度等组织管理办法,争时间抢进度,结果项目一年竣工投产,两年收回了全部投资。快,才能发挥资金时效。60KA二期项目投资7000万元,投产后新增能力5400吨,这意味着每延误一天,就要支付2万元的利息,少生产15吨铝锭,他们把帐算给职工,增强大家的时效意识,通过上下奋力拼搏,提前了工期,较好地发挥了投资效益。